我国自古就有玻璃瓶,过去学界认为玻璃器在古代十分稀少,故应该只有少数统治阶级才可能拥有及使用。但近来研究则认为古代玻璃器生产和制造都不难,惟不易保存故后世所见稀少。玻璃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包装容器,玻璃也是一种很有历史的包装材料。在很多种包装材料涌入市场的情况下,玻璃容器在饮料包装中仍占有着重要位置,这和它具有其它包装材料无法替代的包装特性分不开。
玻璃瓶回收 玻璃瓶每年的回收量都在增加,但是这个回收的数量是巨大的,不可估量的
。
据玻璃包装协会称:回收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,大约可以让一个100瓦的灯泡点亮4个小时,可以让一台电脑运行30分钟,可以看20分钟的电视节目,因此回收玻璃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。
玻璃瓶回收节省能源,减少堆填区的垃圾容量,可以为其他产品提供更多的原料,当然也包括玻璃瓶。根据美国的化学产品理事会的国家消费
塑料瓶报告,2009年大约有25亿磅的塑料瓶被回收,回收率仅达到28%。
唐代把手瓜形玻璃瓶
汉代开始出现了玻璃容器,如河北满城刘胜墓中便出土口径达19公分多的玻璃盘和长13.5公分、宽10.6公分的玻璃耳杯。汉代中西交通发达,域外玻璃当会传入中国,江苏邛江县一座东汉墓中便曾出土三块紫、白色相间的玻璃残片,经复原后是一件带凸稜条饰的平底钵,其成分、器型与搅胎的技法,都是典型的罗马玻璃器,这是西洋玻璃传入中国的实物证据。另广州南越王墓也出土过蓝色的平板玻璃牌饰,为中国境内其他地方所未见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西方玻璃器大量输入中国,连带也传进了吹制玻璃的技术。由于成份和技术都起了革新变化,此时的玻璃容器较大,器壁也较薄,而且透明光滑。安徽亳县曹操的宗族墓中还曾出土过玻璃凸透镜;河北定县北魏佛塔塔基则出土了玻璃瓶;江苏南京象山东晋墓也出土不少磨花玻璃杯。最精彩的莫过于陕西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的玻璃器,共8件,有扁瓶、圆瓶、盒、蛋形器、管形器和杯等,全部完整无缺。
东周时期的玻璃物器形增加,除了管、珠等装饰品外,还发现璧形物和剑管、剑珥、剑珌等;四川和湖南还出土过玻璃印章。此时的玻璃器质地较纯,颜色有
单把手瓜形玻璃瓶(唐)
白、浅绿、乳黄和蓝色等;有些玻璃珠还加以套色成蜻蜓眼状,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便出土七十三颗蜻蜓眼式玻璃珠,直径各约一公分,在蓝色的玻璃球体上崁有白色及棕色的玻璃花纹。学界曾对战国中、晚期的玻璃珠和玻璃璧进行成分分析,发现这些玻璃器大都由氧化铅和氧化钡构成,与欧洲、西亚、北非的古代玻璃成份不大一样,因此学界认为它们可能是中国本土制造的。